微拓扑

  • Home
  • Archives
  • Tags
  • Wall
微拓扑
Another bloody day.
IT

Debian7 VestaCP下设置Longview

使用VestaCP的VPS需要修改一点配置才能使用Linode的Longview 通过查找得知VestaCP已经开启了apache的server-status功能。配置文件在这里/etc/apache2/mods-enabled/status.conf 端口为8081 root@lin-01:/home/admin/conf/web# cat /etc/apache2/mods-enabled/status.conf Listen 127.0.0.1:8081 <Location /server-status> SetHandler server-status Order deny,allow Deny from all Allow from 127.0.0.1 Allow from all </Location> root@lin-01:/home/admin/conf/web# 编辑/etc/linode/longview.d/Apache.conf 使之修改为 location http://127.0.0.1:8081/server-status?auto 重启Apache和Longview Agent服务 service apache2 restart service longview restartp Longview Apache就能工作了 Longview Nginx的设置 编辑/home/admin/conf/web/nginx.conf 在底部加入: server { listen 127.0.0.1:80; server_name 127.0.0.1; location /nginx_status { stub_status on; allow 127.0.0.1; deny all; } } 重启Nginx和Longview Agent服务 service nginx restart service longview restart  

11/04/2014 0条评论 725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IT

在Linux VPS上实现挂载Google Drive只映射不同步

本教程将帮你实现在Linux VPS上挂载Google Drive只映射不同步。这样不会占用本地磁盘,也可以高效的利用远程Google Drive。实现效果如下图。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KVM的VPS。OpenVZ虚拟化的VPS是肯定不行的。这里推荐用DigitalOcean。 系统用Debian 7 64 bit apt-get update apt-get dist-upgrade 更新系统至最新 root@GoogleDrive:~# uname -a Linux GoogleDrive 3.2.0-4-amd64 #1 SMP Debian 3.2.54-2 x86_64 GNU/Linux root@GoogleDrive:~# cat /etc/issue Debian GNU/Linux 7 \n \l root@GoogleDrive:~# 安装如下packages apt-get install ocamapt-get install ocaml apt-get install ocaml-findlib apt-get install sqlite3 apt-get install camlidl apt-get install m4 libcurl4-gnutls-dev libfuse-dev libsqlite3-dev apt-get install camlp4-extra apt-get install fuse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sudo ssh make gitl 安装opam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CamlPro/opam cd opam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Build Successful in 76.86s. 840 jobs (parallelism 1.8x), 1124 files generated.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root/opam' mkdir -p /usr/local/bin make opam-install opam-admin-install opam-installer-install make[1]: Entering directory `/root/opam' install _obuild/opam/opam.asm install _obuild/opam-admin/opam-admin.asm install _obuild/opam-installer/opam-installer.asm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root/opam' mkdir -p /usr/local/share/man/man1 && cp doc/man/* /usr/local/share/man/man1 root@GoogleDrive:~/opam# opam init default Downloading https://opam.ocaml.org/urls.txt default Downloading https://opam.ocaml.org/index.tar.gz Updating ~/.opam/repo/compiler-index ... Updating ~/.opam/compilers/ ... Updating ~/.opam/repo/package-index ... Updating ~/.opam/packages/ ... Creating a cache of metadata in ~/.opam/state.cache ... ... Do you want OPAM to modify ~/.bashrc and ~/.ocamlinit? (default is 'no', use 'f' to name a file other than ~/.bashrc) [N/y/f] {type enter} ... =-=-=-=-=-=-=-=-=-=-=-=-=-=-=-=-=-=-=-=-=-=-=-=-=-=-=-=-=-=-=-=-=-=-=-=-=-=-= 1. To configure OPAM in the current shell session, you need to run: eval `opam config env` 2. To correctly configure OPAM for subsequent use, add the following line to your profile file (for instance ~/.bashrc): . /root/.opam/opam-init/init.sh > /dev/null 2> /dev/null || true 3. To avoid issues related to non-system installations of `ocamlfind` add the following lines to ~/.ocamlinit (create it if necessary): let () = try Topdirs.dir_directory (Sys.getenv "OCAML_TOPLEVEL_PATH") with Not_found -> () ;; =-=-=-=-=-=-=-=-=-=-=-=-=-=-=-=-=-=-=-=-=-=-=-=-=-=-=-=-=-=-=-=-=-=-=-=-=-=-= 安装google-drive-ocamlfuse root@GoogleDrive:~/opam# opam…

10/04/2014 0条评论 7162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post

技术奇异点

技术奇异点是一个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的观点,认为未来将要发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而接近于无限的进步。当此转折点来临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而后人类时代的智能和技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就像金鱼无法理解人类的文明一样。 一般设想技术奇异点将由超越现今人类并且可以自我进化的机器智能、或者其它形式的超级智能的出现所引发。由于其智能远超今天的人类,因此技术的发展会完全超乎全人类的理解能力,甚至无法预警其发生。 之所以被称为奇异点,因为它是一个临界点。当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临界点,它会对人类的事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直到它成为人类的共识。但当它最终来临的时候,也许仍会出人意料并且难以想象。就好比物理学上引力接近无穷大时产生的黑洞的物理属性一样,已经不在一般正常模型所能预测的范围之内。   目录 1 智能与创造力的大爆炸 2 加速度发展 3 发生时间与可能性 3.1 发生的可能途径 3.2 来临的条件 3.3 智能扩大的发展方向 3.4 技术奇异点的前景——强势人工智能 3.5 可能阻止技术奇异点来临的因素 4 数学模型的现实解释 5 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6 对外星人的推测 7 关于时间 8 已经发明的技术和展望中的技术 9 社团组织 10 相关文学及影视作品 10.1 文学 10.2 影视 11 脚注与参考文献   智能与创造力的大爆炸 “ 我们的未来不是再经历进化,而是要经历爆炸。 ——瑞·库茨维尔 ” 最早意识到人类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的是波兰数学家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于1958年和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的一次对话中。而统计学家I.J. Good于1965年提出技术奇异点的必要条件──“智能爆炸”概念: “ 让我们将超级智能机器定义为一种能够远远超过任何人的所有智力活动的机器。如果说设计机器是这些智力活动的一种,那么超级智能机器肯定能够设计出更加优良的机器;毫无疑问,随后必将出现一场“智能爆炸”,人类的智能会被远远抛在后面。因此,第一台超级智能机器是人类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项发明,前提是这台机器足够听话,会告诉我们如何控制它。……在二十世纪之内,超级智能机器将很有可能被制造出来,而它会是人类需要进行的最后一项发明。 ” 1982年,弗诺·文奇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召开的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上首次提出“技术奇异点”这一概念。1993年,弗诺·文奇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路易斯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发表了论文《技术奇异点即将来临:后人类时代生存指南》(《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再次简述了这个观点,论文同年刊载于《全地球评论》(《Whole Earth Review》)杂志上。在这篇论文中,弗诺·文奇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技术奇异点”的理论,并声称超越人类智能的计算器将在50年之内问世,并把这次变化好比200万年以前人类的出现一样重大。 1999年,美国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瑞·库茨维尔发表的《精灵机器人》(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一书,阐明了未来互联网将把全人类乃至其他生命和非生命体汇集成一个完整意识体的概念,在美国学术界激起一片浪潮。2001年,他提出摩尔定律的扩展定理,即库茨维尔定理(Kurzweil's Law of Accelerated Return)。该定理指出,人类出现以来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以指数增长。也就是说,一开始技术发展是小的,但是一旦信息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基础,发展开始快速增长,以指数的形式,然后是以指数的指数形式增长。瑞·库茨维尔将同样的概念引入到生物进化和宇宙诞生以来的变化里,并导出了同样的指数增长的公式。根据数学模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技术发展将接近于无限大。2005年,瑞·库茨维尔发表了500多页的巨著《奇点迫近》,再次系统的介绍了这个概念的数学模型、基因工程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展望和超越光速的可能性,该书成为美国网络书店亚马逊上2005年科普十大畅销书之一,同时成为网上博客热谈的一个话题之一。 加速度发展 瑞·库茨维尔认为,随着范式转移的加快,计算机以几何级数的形势发展,从打卡式机械计算机,到电磁继电式计算机,到真空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到早期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设计与技术的范式转移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此即摩尔定律。 一些技术奇异点的拥护者依据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与归纳得出技术奇异点必将不可避免的到来的结论。波兰数学家Stanislaw Ulam于1945年和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的一次关于科技加速度发展的对话[1]中第一次把“奇异点”这个词置于科技发展的上下文里: “ 我们的对话集中讨论了不断加速的科技进步,以及其对人类生活模式带来的改变,这些发展及改变,似乎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可以被称之为人类历史的奇异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过后,我们目前所熟知的人类的社会、艺术和生活模式,将不复存在。 ”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李四光在他的短文《人类的出现》[2]里写到: “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过新人阶段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及金属时代。愈到后来发展愈为迅猛。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到现在至多不过一万年左右,金属时代的开始到现在不过数千年,人们开始利用电能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原子能的利用则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发展阶段,则动辄以数十万年到千百万年计。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不是等速度运动,而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即愈到后来前进的速度愈是成倍地增加。 ” 霍金认为使世界产生不可逆转的范式转移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3]。作为例子,霍金指出从现代数学的发现到计算机的发明所用的时间远小于从文字被发明到现代数学被发现所用的时间。 瑞·库茨维尔对于科技历史所做出的分析让他得出了关于科技的增长以几何级数进行的结论,他把这个结论称作“加速度回报定律”。这个定律把摩尔定律扩展到了许多集成电路科技以外的科技领域中去。 发生时间与可能性 大部分相信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这件事情将会在2005年到2100年之间发生。发展会非常迅速,以至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事件就已经发生了。 发生的可能途径 某种先进的电脑也许会“苏醒”,并拥有超人智能。 大型电脑网络(以及和网络相连的用户)也可能“苏醒”过来,成为超人智能的实体。 人类与计算机结合使操纵计算机的用户可能被视为超人智能实体,也就是“智能扩大”。 生物科学将有可能大大提升人类的智能。 来临的条件 技术奇异点来临的条件是超级智能的产生。超级智能产生方式可能是人工智能(AI)和智能扩大(IA)。 智能扩大的发展方向 人机小组自动化控制。 用于艺术创作的人机共同体。 允许人机联合团队参加棋类比赛。 发展不需要人类待在某个固定的地方才能使用的人机界面和网络接口。 发展更对称的决策系统。 利用本地网络让人类小组更高效地工作。 开发世界性的互联网,使其成为人机结合的工具。 技术奇异点的前景——强势人工智能 弱势人工智能的特点:依靠快速思维取胜的超级智能。 强势人工智能的特点:通过不同带宽交流的能力,包括高于语言和文字信息的交流方式。 可能阻止技术奇异点来临的因素 大规模的灾难,最可能发生的是国家之间相互毁灭的核战。 无论计算机硬件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我们都无法让其“苏醒”。 我们大大低估了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这将使得计算机超越人脑的时间大大延迟。 艺术对于人类的阻碍,以及人类的艺术不能让机器人明白。 反对者认为技术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会停止下来。但是,瑞·库茨维尔强调:范式转移会用更大、更优良的方法解决以往技术无法跨越的门槛。他更强调思维转换发生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同时会越来越频繁。 技术奇异点的论证并非严密。仅仅从技术正在加速度发展,就得出技术奇异点的发生,推理上不严密。 数学模型的现实解释 在数学模型到达奇异点的意义可以通过进化模式阶梯(Evolutionary Paradigm Hierarchy)来解释。这个阶梯强调数学是最宏观的集合,而物理是数学的一个子集,而化学则是物理的一个子集,生物则是化学的子集,生物圈则是生物的子集。接下来,人类不同地区的文化是生物圈定义出的子集,而政治又是以文化为基础指法规,最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由政府的法规所规定。 这个阶梯强调从宇宙诞生以来,筛选就不断的进行,能量首先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出现,定义了宇宙的数学基础,而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还有其他未知的物理常数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定义了能量在宇宙中的物理属性,而通过这些物理属性,化学产生了一百多种元素,而在这些元素中,只有少数几种像碳原子这样的原子构造了生物学,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才造就出人类。又由于每个人类文明所处在的生物圈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人类的技术进步速度增快的意义则是人对这个阶梯上越来越宏观集合上的掌握。第一步是发现更为宏观项上基本定理,即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二步是开始有足够的实力去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定理。所以,可以把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成是发现的时代和创造跟改变的时代两阶段。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其实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 该理论的有趣论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也就是说,人类或早或晚都会发现基本的定理,不管是否由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伟人们完成。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后,发现仍然继续,但是发明创造成为更为重要的活动。而发明的总的步伐会是倒着往回爬阶梯。在后工业时代,人类已经基本上征服和控制生物圈,甚至已经在破坏,全球气温变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接下来,人类或人类发明的机器逐渐掌控生物本身,基因科学的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然后是化学、物理和数学。最后,人类的技术有可能突破到三维空间以外的地方以其他的方式表达能量的存在。甚至,能量本身是否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值得怀疑,可能能量本身也是某些东西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但是阶梯的概念描述了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每一次控制能力升级以后所带来的极大的对更小子集掌控与优化。 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如果必定发生,技术奇点的意义是非常深远。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似乎要重新定义。如果技术奇点发生,那么一些科学幻想中的技术像人脑意识的数字化,无限的生命,甚至超越光速都将成为现实。人类智能将以光速速度在宇宙中殖民和扩散开来,直到充满整个宇宙。瑞·库茨维尔强调人类将和机器融合,而机器部分将在2150年左右达到现代人类智能的几十亿倍以上。 对外星人的推测 如果宇宙中大部分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产生了类似人类智能的环境,大都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技术奇点。那么,人类先寻找外星人似乎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到达技术奇点以后,人类所创造的智能已经能够了解到宇宙的全部可能性,寻找外星人似乎变得没有意义。 关于时间 如果把技术描述成一种不断突破各种世界中存在的限制的机制的话,而接近最顶端的数学限制又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那么逻辑本身也就是一种限制。也就是说时间本身也是一种限制。如果,能够突破时间的逻辑限制,那么我们应该生活在未来人类创造的世界里。话说回来,我们是未来人类的始祖,但是未来人类又是我们的创造者。或者说,最初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前因和突破时间限制而可以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可能的未来无限技术进步的智能是同一个人,或者说我们无法区分开来他们。有趣的是,如果时间机器确实在未来被制造出来,我们为什么无法在现在遇见他们?这是霍金已经提出过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如果技术奇异点发生,那么未来人类早在宇宙诞生时就在观察宇宙的进化。他们无须也没有兴趣去看望某一个时段人类。因为一切像剧本一样被事先排列好了。而我们现在的存在则证明了技术奇异点在未来发生。甚至可以说,未来的人类为了屏蔽与古代智能的交流而制造了时间,而时间在任何的参照系中都不能看到未来,从而躲避古代人类的追问。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自己就是未来智能所创造的活化石。 技术奇点的出现似乎预测时间将会终止。在技术奇点到来前的几秒钟时间内,所有可发现的东西都将被发现和利用。无限接近技术奇点的时候,似乎所有能够用来调动的能量将被调用完。以计算机自动机理论的论点来说,这个智能可能会控制所有能量的变换,停止计算。但可能仍然在高维空间计算能量变化。甚至在无理数维度上计算能量,所以时间仍然在某些空间中运行。通过这个观点,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个能量逐渐被整理成绝对优化的一个过程。 已经发明的技术和展望中的技术 前1,500,000年-最早的石器(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300,000年-火(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70,000年-绘画(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45,000年-贸易系统(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40,000年-木船(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10,000年-农业革命-狩猎采集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5000年-车轮(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3000年-楔形文字(文化限制的突破) 前1000年-铁器时代(文化限制的突破) 前500年-指南针-农具技术的提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环境限制的突破) 前100年-造纸术(文化限制的突破) 800年-火药(环境限制的突破) 1100年-活字印刷(文化限制的突破) 1400年-远洋帆船(环境限制的突破) 1609年-望远镜(环境限制的突破) 1644年-显微镜(环境限制的突破) 1770年-蒸汽机-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环境限制的突破) 1826年-照相技术(环境限制的突破) 1876年-电话(环境限制的突破) 1880年-灯泡(环境限制的突破) 1903年-飞机(环境限制的突破) 1945年-原子弹、计算机(环境限制的突破) 1950年代-性别激素/变性技术(生物限制的突破) 1957年-人造卫星(环境限制的突破) 1969年-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环境限制的突破) 1980年-试管婴儿(生物限制的突破) 1996年-生物复制技术(生物限制的突破) 2007年-DNA端粒延长(寿命延长技术)(生物限制的突破) 端粒酶telomerase激活提炼物cycloastrogenol可以提高保护DNA末尾端粒的反转录能力,从而延长细胞分裂次数,推迟海佛烈克极限的到来,但是由于端粒酶激活也常常出现于癌变细胞之中,故也需要增加p16和p53细胞分裂周期里对分裂细胞信息完整度的检测蛋白质的浓度来完成踩油门也踩刹车的双重作用,由于人类还无法完全了解自我身体的运作的每个环节,死亡只能延迟却无法去除。 (以下为猜想) 2029年-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 机器的硬件运行速度在2020年每1000美金的电脑可以买到一个人脑的速度,同时,创造力的数字化将把人类从几十年间出现一个爱因斯坦或者一个天才来突破人类技术的思想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该人工智能可以读懂人类的自然语言,也可以把学到的信息抽象化归类,同时可以举一反三,提出新的提示和观点,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归类来分成一个或多个简单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快社会的进步速度。IBM 2011年制造的WATSON阅读互联网包括维基百科而在Jeopardy信息问答游戏中击败2个人类冠军已经让人看到了这种技术的早期模型,该模型现在还没有想象能力也没有用在科学研究上,不过已经可以读懂人类的自然语言,虽然效率上还是低于人类。 2045年-纳米技术的普及(生物在化学物质基础限制的突破) 从下而上的分子制造技术可以通过高速度的电脑将任何物质在任何地方轻松的复制出来,包括食物、发电机、小型的核电厂等等市场里不再用价格来恒量一种商品,而是该商品的信息文件的信息量(bit),信息量代表制造该物质的最基本物理和数学表达,从而解决了人类进入资本主义以来一直无法完全准确估算的物质的真实价格。从而代替现有已经运行了上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开始极大丰富,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迈进。 2060年-仿生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生物在化学物质基础限制的突破) 人类达到分子制造的水平的时候,还需要一个过程让人工技术达到生物本身的优越性比如自我修复、纠错和兼容性等。人类彻底对自我身体拥有绝对掌控权,达到长生不老,但是由于意识无法备份,在意外中仍然会死亡。 2080年-意识上传(意识突破肉体限制)(狭义技术奇异点,生物在化学物质基础限制的突破) Eliezer Yudkowsky在其1996年的文章《Staring into Singularity》[4]中提出过渐进式意识上传法,就是纳米级别大小的神经端机器人通过脑血屏障进入脑部,测量每个神经端口的进出信号强弱,直到完全掌握和数学公式化抽象该神经元细胞的进出信号以后,取代该细胞,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脑部神经纳米机械化,由于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主体意识本身不会感觉到断档。第二步,由于纳米神经元不需要生物细胞的物质接触来传播信息,每一个神经元可以远距离无线的将信息流传送到附近同样纳米神经元复制版本上,而脑中的现有神经元则可以关闭或进入休眠状态,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脑部神经纳米元的信息处理从脑部转移到脑外,由于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主体意识本身也不会感觉到断档。第三步,意识已经转移到脑外,但是数据结构还是不够优化,意识在脑外地运行硬件完全拷贝于生物脑,所以每个信息处理单位还是以一个纳米神经元为标准,可以将多个神经元压缩成一个信息处理单位,它们之间原来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软件模拟来完成,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脑部神经纳米元间物质的信息交流压缩成运行在相对简单的软件信息交流上虽然以上步骤已经比较简单,但是考虑到生物神经细胞的微小性、数量性(几万兆以上),以及人造技术与天然生物的兼容性、耐用性、磨损性,仍然远远超过现有的人类技术能力。 达到这个级别的时候,人类已经是非生物状态,已经达到永生不死。但是依然受到物理定理的种种限制,但是依然可以亚光速开始在宇宙中殖民。 21世纪以后-突破物理定理的限制(突破引力,光速)(物理限制的突破) 由于意识突破生物限制以后,仍然需要有物质硬件来支持其意识,而达到光速的物质只有没有质量的光子,所以意识载体的硬件会通过优化来用越来越少的物质来产生信息直到达到用光子来运载意识的水平,达这个水平以后,根据相对论意识已经不受牛顿力学里的时间的限制,但是意识仍需要能量作为载体。 21世纪以后-能量表达方式突破3维空间的限制(数学限制的突破) 21世纪以后-突破时间的限制,观察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未来的那个时刻创造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广义技术奇异点,因果逻辑限制的突破) 意识最终达到不需要任何能量和物质来支持的水平,智力最终突破所有需要的载体和前提,同时反过来也随时可以制造任何的限制,在任何的限制中制造各种个样的试验品和宇宙。 社团组织 目前全世界最权威的两家技术奇异点研究中心Singularity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都设在美国。Singularity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于2000年宣告成立,吸收了瑞·库茨维尔为荣誉会长,目标是研制出第一个种子人工智能(Seed AI)。而全世界第一次技术奇异点会议于2006年5月于斯坦福大学举行。 相关文学及影视作品 文学 《书呆子快跑》(《类比》,弗诺·文奇,1966) 《真名实姓》(True Name,弗诺·文奇,1981) 《为和平而战》(The Peace War,弗诺·文奇,1984) 《实时放逐》(Marooned in Realtime,弗诺·文奇,1986) 《深渊上的火》(A Fire Upon the Deep,弗诺·文奇,1992) 《天渊》(A Deepness in the sky,1999,弗诺·文奇,1999) 《领悟》(Understand [美]特德·姜 Ted Chiang) 《人类科学之演变》(The Evolution of Human Science [美]特德·姜 Ted Chiang) 影视 《巨人:福宾计划》 “终结者”系列 “骇客帝国”系列 《机械公敌》 《攻壳机动队》 脚注与参考文献 《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弗诺·文奇,1993,出自《Whole Earth Review》。 《弗诺·文奇的幻想世界》,Mick,出自《科幻世界译文版》,2008.11下半月版,104-108页。 《弗诺·文奇访谈》,Mick,出自《科幻世界译文版》,2008.11下半月版,118-120页。 《技术奇异点即将来临:后人类时代生存指南》,弗诺·文奇,出自《科幻世界译文版》,2008.11下半月版,124-130页。 ^ Ulam, Stanislaw (May 1958), "Tribute to John von Neumann",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64(nr 3, part 2): 1-49 ^ 李四光,《人类的出现》,节选自《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第216-2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1996年10月第1次印刷,ISBN7-107-01134-0/G·2401(课) ^ Hawkins, Gerald S. (1983), Mindsteps to the Cosmos, HarperCollins ^ Yudkowsky, Elizer (Nov 1996), "Staring into the Singularity", http://yudkowsky.net/obsolete/singularity.html

09/04/2014 0条评论 640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Documentary

[脆弱的变化2nd版] Loose Change Second Edition

最近马航MH370消失一件事让我又重新看了911调查片loose change的几个版本。。。 当提到在所谓宾夕法尼亚州坠毁的93号航班的时候,呵呵。。。   付给你loose change脆弱的变化第二版,著名的911调查片。   Loose Change 是一部由全世界著名科学家和学者包括物理学家 化学家 工程建筑学家 历史政治研究者等75名知名人士对911事件所调查的结果拼凑编辑整理的一部揭露911内幕的纪录片. 本片阐述了911事件是如何由美国政府自己策划和导演的. 第一版由 Dylan Avery 策划和导演 由Korey Rowe, Jason Bermas and Matthew Brown 制作. 其中第二版4个月内在线收视率为400万. final cut最终版由著名美国"打假卫士"Alex Jones制作. 2005年第一版 2006年第二版 2007年第二版补充资料版 2007年11月11日final cut最终版, 最终版提供了在线观看和dvd版 2009年9月22日由Microcinema International发行Daniel Sunjata编辑制作了另外一个版本Loose Change 9/11: An American Coup youku地址(中文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wNDk2ODIw.html youtube地址(中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BNTKUDqsk7yAjYEFB1a1vEGPaENPMwA youtube地址(英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TifldhH-g 附: 两张美国揭露911内幕游行时的照片

20/03/2014 0条评论 596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Movie

纪录片推荐 War Photographer (Christian Frei, 2001)

  有时候真的也想从事journalism photography。我感觉我不能在办公室里孤老终死的活着,我不能成为freedom fighter那么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一切也好。。。在这里向我们故事的主人公James Nachtwey致敬。 https://www.facebook.com/jamesnachtwey http://www.jamesnachtwey.c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mes_Nachtwey http://www.imdb.com/title/tt030906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SGP6XQFYO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9_amOdxfbU 0:00 Intro 3:54 Kosovo after war 10:42 Lost family 20:27 Velika Krusa, Kosovo Region 27:18 James, Hans- Hermann Klare interview 35:15 Jakarta Indonesia 1 arm & 1 leg man 41:06 Interview Christiane Breustedt, Editor in Chief GEO SAIAON Magazine Hamburg, Germany 44:28 South Africa: Ken Oosterbroek was killed next to him Hans "Normally, two sorts of journalists are hit: the ones on their first assignment, and the ones who have been at it too long and think they're bulletproof 48:35 Children pick the garbage at Jakarta 50:35 Des Wright Cameraman REUTERS interview 1:00:54 Ramallah, Palestine 1:12:03 Africa drug 1:14:29 Exhibition, Denis O'Neill interview 1:24:00 Kawah Ijen end War Photographer is a documentary by Christian Frei about the photographer James Nachtwey. As well as telling the story of an iconic man in the field of war photography, the film addresses the broader scope of ideas common to all those involved in war journalism, as well as the issues that they cover. The documentary won a 2003 Peabody Award, and was nominated for an Academy Award in 2002 and an Emmy Award in 2004. It also won or was nominated for more than 40 other awards internationally. "Every minute I was there, I wanted to flee. I did not want to see this. Would I cut and run, or would I deal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there with a camera"

27/02/2014 0条评论 652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Life

畸形的社会何时进化?- 深圳外企女高管地铁口晕倒死亡

今天群里的朋友发来一个链接 http://gd.qq.com/a/20140227/003112.htm "2月17日上午10点29分,35岁的IBM深圳公司管理人员梁娅倒在深圳地铁蛇口线水湾站C出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态达50分钟。监控录像显示,在梁娅倒下后有发出求救的动作。三分钟后,有市民发现并告知地铁工作人员。随后地铁工作人员赶到,民警也在25分钟后赶到。11点18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发现梁娅已经死亡。" 在我看来这个新闻包含几个点: 1.工薪阶层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2.人流量高的公共场合晕倒,人心冷漠, 施救不及时 3.人流量大,车流量大, 交通状况不佳, 延误最佳施救时机 我不想也没空对深层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和深究。我只想说几句。 我在现实中见过很多有人晕倒或者犯病身边的路人在第一时间上去扶而且拨叫急救车和实施急救的。当然这不是在中国在,这发生在澳洲。从来不可能在西方国家看到,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身边的人可以如此冷漠,这是几乎不会发生的事情。在大街上,我看到路人老太太提着重物过马路我都会上前去扶。 别bb别那么多废话,别和我说上前去扶会被讹诈这样的屁话,我只想和你说: 我草泥马 换了路边跌倒的老人是你爷爷,别人都视而不见,如何? 我草泥马 换了地铁站晕倒的是你最亲爱的姐姐,别人视而不见,如何? 我草泥马 换了车轮下被碾压多次的女童是你的女儿,别人视而不见,如何? 我草泥马 换了路上被劫匪捅了几刀的男子是你亲爱的爸爸,别人视而不见,如何? 这个畸形的社会杀死了,你的爷爷,你的爸爸,你的姐姐,还有你的良知。 你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你创造和维护了这个畸形的社会。 我从来都是一个爱国,爱民族的海外浪子,所以我有权和你说这些 中国的子民,你的“被害恐惧症”需要治,不要放弃治疗, 收一收“害人的贼心眼子”, 多一点关爱和帮助。

27/02/2014 0条评论 501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Life

北京人霾中自乐, 第一句我就乐了.(更多的是无奈和心酸)

1、“我一拉窗帘以为我瞎了呢。” 2、都别出门了!现在的北京随便给人个大嘴巴子,一回头人没了! 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路口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4、北京一哥们说前一段雾大,站天安门边上都看不到毛主席相片,现在说:我掏出一百块钱都看不着毛主席。 5、经过北京人民几个小时的不停呼吸,空气质量终于稍有改善。 新北京人精神由此诞生:"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事实再次证明:雾以吸为贵啊! 6.北京目前状态: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 7、我骑电驴车,有开飞机的感觉,两边全是祥云! 8、悟空问:师傅,前方烟雾缭绕是不是到大雷音寺了? 师傅说:你这泼猴,出家人不说诳语,那是北京,那里的人生活在仙境里,据说幸福指数全国第一,要不你留下吧。悟空说:不,我不留下,我想去西天。师傅说:你这泼猴,留在北京是去西天最快的方式了。

25/02/2014 0条评论 495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Life

翻出来一个3年前给英国乐队翻译的一个MV

今天突然想翻出来3年前为英国《Pig With The Face Of A Boy》乐队的一个mv做的一个中文字幕翻译版。 3年前偶然看到这个视频 感觉很喜欢 虽然是6分钟讲苏联历史 不过结尾真的赤裸裸的映射了当人们意识到的时候一切都已太晚。 3年前,我还从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买了一张正版CD作为支持~ 土豆: youtube:

22/02/2014 0条评论 531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IT

Linux安装VMware Tools

To install VMware Tools in a Linux guest operating system Ensure that your Linux virtual machine is powered on. If you are running a GUI interface, open a command shell. Click VM in the virtual machine menu, then click Guest > Install/Upgrade VMware Tools and click OK. To create a mount point, run: mkdir /mnt/cdrom To mount the CDROM, run: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cd /mnt/cdrom mkdir ~/vmtool cp * ~/vmtool cd /vmtool tar -zxvf VMwareTools-version.tar.gz cd vmware-tools-distrib ./vmware-install.pl note: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if gcc error note: apt-get install linux-headers-$(uname -r) ,if kernel error To unmount the CDROM, run: umount /mnt/cdrom To end the VMware Tools install, click VM in the virtual machine menu, then click Guest > End VMware Tools Install.

15/02/2014 0条评论 523点热度 0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collections

Bob Lazar (UFO逆向工程﹐S-4区科学家)

Bob Lazar 鲍伯.里萨 1959年1月26日生于佛罗里达州的珊瑚阁~现在 简介: 其声称1988年-1989年间他在S-4区域(第四区)曾以物理专家的身份工作过。具体地点位于内华达州的格入母湖畔(Groom Lake),毗邻51区。自从电视台採访公开后,再度消失(注:因此其资讯不多),因为电视访谈中其对黑计画管理者的公开守秘密承诺。但从侧面证明了黑计画的存在,可以说他是被授权出来释放消息,属于哪个派系则不知道,因为地球没多少原生的115原子,很难证实。 根据勒萨(Lazar)的证词,S-4区域是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目的是为了研究複製外星飞碟的可能性。勒萨说他看到一共9架飞碟,并且提供了详细的飞碟动力模型。然而在外界发现无法找到他自称的入学历史,和他自称参加过的科学团体均没有记录时,他的可信度遭到普遍质疑。Lazar对此响应是此乃政府机构所为,政府无需杀他灭口,将他变成一个骗子要比杀他容易的多。 1989年11月,在拉斯维加斯KLAS电台拉扎尔和记者乔治·耐普(乔治Knapp)进行了一次电视採访。Lazar声称一开始他以为那些飞碟是美国造的秘密武器,那些飞碟目击报告都是军方试飞时被看到了。然而,当他读完一些简短报告并对飞碟进行一番查看后,他才明白这些飞碟完全来自外星科技。在这个电视访谈中,Lazar清晰的描述了,进入飞碟后他是何等的震惊。 对于飞船推进动力来源,Lazar称关键的燃料是元素115,一种重金属。元素115又叫Ununpentium(UUP),在质子轰击下产生反物质,进而提供能量和创造出反重力效果。由于115元素的核子力场被放大,扭曲周围的重力场,这样飞船就可以缩短空间的距离。 Lazar同时也声称给他看的简短报告中,有关于外星人呆在地球已超过10000年方面的资讯。报告称这些外星人早年来自ZetaReticulia 1和2星系,通常被称为泽塔人,也被称为小灰人(格雷) 。 英文维基其人简介 UFO最高机密:鲍勃·拉扎尔访谈2011/01/29 (台湾同学WhiteFangLee翻译) 6部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JnhyKNav54&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8GnYm-fX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I5Z4dnZ8vQ&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6zH68BOZr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fny6qeU8c&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9JkhekSeZDk  Lazar在第三部分提到飞碟使用元素115製造出重力波,然后透过飞碟底部的重力扩大器扩大并与地球的重力场干扰互动使之推进,无怪乎上个月阿根廷的一位摄影师无意中摄录的一段UFO影片,中间那UFO四周空间影像的显的怪怪的,原来是因为飞碟四周形成一个重力场,而重力将四周的空间弯曲,以致于光线经过时产生折射 (注意看飞碟四周) http://www.ufodigest.com/article/ufo-dakar-ral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M0rC1M4VI BOB LAZAR的重力产生机 Bob Lazar 上世纪80年代在51区参加过一个开始于1979年的“複製专桉”。该专桉即是有名的美国官方与外星人的“交流”专桉,通过互换,政府从外星人手中获得9架飞碟,用于研究複製。David Adair1971年曾有幸进入过51区,他也可以证实那些飞船的存在。 下面是对UFO飞碟飞行原理的分析。据Lazar称,分析前提是得把时空想象成一张橡皮床单。 想像一下,外星人正在太空中,它们会将三个重力场放大器对准它们想要去的地方。做个比方,你把一张橡皮床单四角定在桌上,在一端放上个石头作为你的飞船,在另一端用手指捏住一点,用力拉到石头前。飞碟也是同样将远处空间的一点拉到飞碟跟前。当你关闭重力产生机时,石头(飞船)就会随着被拉伸的橡皮单(空间)回弹到初始位置。不是在空间中直线运动,而是弯曲时空后,随时空一起回卷。第一种飞碟飞行模式,是用于星球表面飞行的,它们实际上靠的是自己製造的重力场与星球自身重力场之间的平衡,它们可以飘在“重力波”上,就像木塞飘在海上一样。这种模式下外星人的飞碟非常不稳定还经常受到地球天气影响。另一种飞行模式中,它们则可以旅行非常远的距离,但是在地球这样强磁场附近则不行,它们需要进入到外太空,把飞碟倾斜向一侧,将重力产生机对准一点,然后一下串出去。把空间看成一张床单,及时以光速运动,从空间中A点到B点也需要太长时间。你不能超越光速,至少在这个宇宙中不行。或许在平衡的宇宙中,物理法则可能不同,但是这儿的每个人都对遵守这个法则。 有趣的是,对玻色-爱因斯坦冷凝物(查看百度百科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的最新研究发现,放慢原子速度到近似绝对零度时,原子们会接合成超级原子,当施加以振动场时,这种BEC超级原子会放射出一种物质波。现在这种技术在地球上仅仅刚起步,但是很有希望将来,这种技术能够製造出一种高密度聚集的物质波束(很像雷射光束),更有趣的是,如果你看Lazar的重力产生机结构图的上部,它的部件看起来和BEC技术中用来给原子减速的镭射环和电磁圈一模一样。那些重力产生机射出一个光束,足以使飞碟悬空,这就意味着外星人的技术和物质波有很大关联。 重力产生机中反应堆的内部,元素115受到一个质子轰击,该质子吸附在原子上成为元素116,但是116立即衰减,释放,放射出小量的反物质。反物质被导到一个调谐管中,防止其与周围物质相融合。然后反物质被直接输送到管尾和一种气体相融合,气体物质与反物质相互湮灭,全部转化为能量。湮灭产生的热量通过热能转化机100%被转化为电能…… 元素115是一种超级重金属,可能发现于双星系统中的某个行星上。一个飞碟上只需要223克,通常被切割成三角形。 关于Lazar的中央管状部件,有一点他没有提及,就是中央管的作用显然是用来作为高频波的迴圈式跨区域波能导管。从上面这张图上看,它就是个8釐米直径管子,而且和微波段的电磁波有关。不管管尾的目标物质是什麽,被这种波束击中后,会导致目标物质分子和原子共振,共振将电子能量提升到新一高度。 延伸阅读(英文):(以下摘自香港discuss) 这位科学家是在51区的一个编号 S4 的秘密基地"逆向研究"外星人飞碟: 1. 这次爆料会讲及美俄也有研究外星飞碟 2. 这些飞碟原来都来自某个星系 3. 飞碟动力原理 4. S4 基地的秘密 5. 被研究的飞碟种类有多款 6. 还有的请自己慢慢看..........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3906397&page=1 参考1>>转自mobile01的vardon提供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1414125&r=4&p=525 参考2>>站内帖子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5400&;highlight=bob%2Blazar 引用:dkcaptial>> 古文明/UFO/外星/新科技/怪异 &raquo; UFO目击探索 (第114﹐115 帖) http://www.reconnectiontaiwan.tw/viewthread.php?tid=334&extra=&ordertype=2&page=8 Bob Lazar 是当年美西﹐及UFO界知名人物﹐相信所说确有其事。约翰李尔John Lear也为他背书﹐说Bob曾带他们一小伙人﹐去内华达沙漠中﹐偷看A51飞碟试飞﹐飞碟果真如他讲的出现。不止一次﹐后被警栏下警告才停止。其后﹐A51禁区加大范围﹐一般百姓就很难偷看到了。Bob 还提出他的薪水单证明﹐发放单位忘了﹐不是一般单位。   (后补上的薪水单图样) 因Bob洩秘﹐觉得生命受威胁﹐与友商议﹐走险招﹐接触 George Knapp﹐经由Knapp 的节目﹐把所知公开出来以保命。(变成檯面焦点﹐反而不易横死﹐让人动手会顾忌﹐至少在短时间内)。 后来Bob被人格攻击﹐因帮私娼馆装监控系统被起诉﹐好像也与太太离异﹐印象中 John Lear 说他所知是又回去那些秘密研究单位工作了。尔后就没有消息了。 个人认为﹐除非他能继续保持被利用价值﹐否则极可能已不存在。 Bob Lazar 当年的工作证 资料来自John Lear网站(www.thelivingmoon.com )的Bob Lazar专页介绍 。 瑞典科学家在昨日表示,已经找到115号化学元素存在的新证据,如果获得认可,元素周期表将增加新成员。 瑞典科学家用含有20个质子的钙离子撞击含有95个质子的鋂元素,合成115号元素。115号元素的暂时名称为「Uup (Ununpentium)」未来若获得认证,元素 周期表就会「扩充」。115号元素在2004年率先由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但当时因缺乏足够证据证明,因此115号元素未正式列入周期表。 http://www.appledaily.com.tw/mobile/rnewsarticle/artid/250449/issueid/20130829

08/02/2014 0条评论 1117点热度 4人点赞 kyaky 阅读全文
12345…6
Archives
  • August 2020
  • October 2017
  • May 2017
  • October 2014
  • September 2014
  • August 2014
  • July 2014
  • June 2014
  • May 2014
  • April 2014
  • March 2014
  • February 2014
  • January 2014
  • November 2013
  • October 2013
  • September 2013
  • August 2013
Categories
  • Astrology
  • collections
  • Diary
  • Documentary
  • Hotfix
  • IT
  • Life
  • Movie
  • Notes
  • post
  • Readings
  • Study
  • VPS

COPYRIGHT © 2021 vtp.me.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